秋日的一场《机械制图》课堂上,王国明老师以国产大飞机C919的舱门结构图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技术攻关中感悟“航空报国需以严谨铸魂”的工匠精神—这是山东航空学院航空宇航与机械学院近期开展的“课程思政优质课观摩”活动缩影。2025年秋季学期以来,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校级课程思政评选为引擎,以常态化教学研讨为支点,全面激活“大思政课”育人动能。
一、树标杆、强示范
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迄今已建有《机械制图》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课程创新“以图载道”模式,通过剖析空难事故中连接件结构设计疏漏的警示案例,强化学生“生命至上”的职业伦理。《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11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飞机装配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9门课程依托山东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构建“航空制造案例库”,将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发历程、航天器精密制造等真实工程案例融入理论教学,实现专业知识与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的深度耦合。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度山东航空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评选中,《计算机绘图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机械设计》课程中“螺纹连接-小螺钉里的大学问与强国匠心”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二、凝共识、促融合
学院于10月14日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聚焦两大攻坚方向。一是跨学科协同机制。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航空特色思政教学团队”,开发“红色航空航天史”专题模块,将抗战时期“回民支队”机械维修支援前线的历史故事融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二是师资赋能新路径。开展“课程思政案例擂台赛”,评选出《流体力学》课程中的爱国方程、《液压传动》课程中的责任担当等5个院级优秀教案,组织教师赴济钢集团卫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交流“航空报国精神”融入实习课。

三、航空魂、实践力
一是拓宽课堂半径,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将2025级新生新立河公园12公里拉练转化为“体能砺志+精神铸魂”双课堂,学生途中高唱《保卫黄河》,淬炼集体凝聚力与家国认同。在专业实践课堂中设立“航空工匠工坊”,学生在装配罗宾逊R44直升机实机过程中体悟“毫米级精度关乎生命”的职业敬畏。二是深化“红蓝双融”品牌价值引领。依托校级“红色工匠”大思政项目,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大讲堂”,邀请少数民族学生分享“战机设计中的多元文化协作”,在刚刚结束的全校篮球赛中,学院学生男子篮球队以“航空杯”夺冠实战诠释团队协作即最硬核的工程素养。



